在開講前,胡總為大家推薦了一本書——《少有人走的路》。
為人之道決定了處事方式。
胡總說:“一直強調做好人才能做好事。讀書不讀死書,工作不死板。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,考慮問題高度也就不一樣。所以我們要懂得舉一反三,不能領導怎么說就怎么做,同時也要察言觀色,靈活應變。”“以博客各部門各同事為例,大家都是在博客奮斗,制度之外有人情,我希望博客是個溫暖的大家庭。”
工作方式決定了工作成效。
“我每天下班前都會寫下明天最重要的事,一是怕忘記,二是運用6點優先工作制,明天有新的工作,要根據今天的事排出明天工作安排的優先級。”胡總分享了高效工作的一個方法,還拿出她隨身攜帶的記事本,“吾日三省吾身,即便是和朋友出去玩,我回來也會復盤自己有沒有做的不當的地方。為了避免遺漏,我隨身帶著一本記事本,每日復盤,每日記錄,這樣隨時翻看,保證自己永不重復犯錯,每日更上一層樓。”
不同的環境,不同的客戶,用不同的溝通方式。
處事的原則也是上節課胡總分享的“為人篇的方法”——真誠、善良、熱情、同理心。對應著博客的“五心”——愛心,細心,信心,耐心,責任心。
安排的事能做好,沒安排的事能想到。
“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,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。知行功夫,本不可離。”胡總簡單回顧了《知行合一》一課,“陳寅恪先生曾言‘獨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’,就是說我們要有自己的觀察、自己的精神、自己的思想。在工作中,安排的事能做好,沒安排的事能想到,如果連想都想不到,那肯定不會做到。”
服務行業必須注重細節,細節決定成敗。
胡總以穿襯衫為例:“如果不注重儀表,就是不注重客戶的感受。話術在內,形象在外。話術再好,如果形象不好,顧客是不會給你銷售的機會的。”
不怕多做,只怕畏難不做。
胡總強調多做一定能積累經驗,“大干小難,小干大難,不干真難。”
有問無答,每天不復盤,是最失敗的工作方式。
“我曾經在微信上對某個人問了個問題,結果他三天都沒有回復,有問無答,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人不靠譜。”胡總再次強調推遲滿足感的好處:“工作思維不縝密,會屢戰屢敗,挫折無數。推遲滿足感,學會掌控工作,就不會被工作追著走。”
胡總希望大家永遠在求知、學習:“在工作中,沒有求知欲,沒有好奇心,就意味著從離開學校以后,沒有再學習,已經走在墮落的路上了。”
三個月必須總結一次,糾偏和選擇正確的方向。
“博客是有溫度的企業,這不是一句空話。”胡總強調:“正確的事堅持做,錯誤的事馬上改。管理者更要懂得體察和體恤一線員工的員工情緒和生活動態。”
當你剛接手新工作時,必須先把接手的工作捋一下。
胡總分享她曾經的工作經驗:“我從一名小行政做到職員300多人的工廠的廠長助理,從員工生孩子到人際關系,從住宿到伙食,從生產效率到產品質量,管理的人和事非常繁雜,這段工作經歷告訴我,成為一名管理者后,需要有一個月到三個月的靜默期,不發表意見,只整理工作。一定要在心里想清楚,捋順了才有底氣發言。”
凡事做一步想三步,進退自如。
“作為職場人,尤其是管理者,要學會全盤考慮,凡事做一步想三步。”胡總以博客員工的管理和溝通為例道:“公司制度之外有人情是我多年前立下的規矩。制度與人情恰當結合,方能和諧向上。”
永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,自信!
胡總說:“永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,行得正,坐得端。不畏人言,相信真理也同時能讓別人信任你,敬畏你。但在自信的同時,也要明白不管工作上犯什么錯誤,懂得低頭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。”
統籌方式
“第一步開始做什么,直至工作內容有全盤的統籌規劃。”胡總以做飯為例,講述統籌管理可以提高效率。“華羅庚先生以泡茶舉例,講解了統籌方法,同樣的,在我們燒菜的過程中合理統籌,也可以在30分鐘內做一頓可口噴香的飯菜。我就會在前天晚上提前想好第二天的飯菜安排,有需要解凍的提前拿出。早餐的粥提前預約、早餐的配菜提前備好。飯后不宜立即休息,正好利用這時間洗完、備上中午的飯菜,需要提前燉煮的,早早燉上。等做午飯時,就能在30分鐘內做出四菜一湯,順便還能在燒菜間隙,將廚房收拾干凈。”
直梯式發展和橫向方格式發展的區別,學做斜杠青年。
沒有人爬山只為爬到山腰。胡總以兩張表講述直梯式發展和橫向方格式發展的區別:“直梯式發展,每個人想要登頂都很難。而橫向方格式發展夯實了基礎,自然而然就登頂了。比如銷售,不僅會銷售,還會拍視頻、寫文案,有更多的技能,銷售工作自然就會得心應手。”
傳統染色膜特點:隔光不隔熱、釋放有害氣味、容易褪色
吸熱膜特點:暫時隔熱,會隨著貼膜時間的延長吸熱能力快速衰減,容易造成二次輻射;長時間在陽光下照射時易造成玻璃破裂。
單層金屬膜特點:隔熱效果差、高反光,鏡面效果強、光污染嚴重
智能光譜選擇膜特點:高隔熱、高清晰、低反光
現場漆面膜裁剪體驗
Copyright ? 杭州博客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:浙ICP備19041523號